新闻资讯

世界牡丹的活化石 神奇的汉代牡丹总领群芳

牡丹为什么是花中之王


发布时间:

2023-06-16

“唯有牡丹真国色,花开时节动京城。”洛阳,河洛文化的摇篮;牡丹,摇篮中孕育的国色。古往今来,人们常用“始于隋、兴于唐、甲天下于宋”形容牡丹与洛阳的渊源。这朵花与这座城,在历史上结缘,在岁月中相融,早已合为一体,成为一张城市名片、一个文化符号。一朵花开创一个节会、激活一座古都,香飘万里,享誉天下。

《牡丹》

唐·皮日休

落尽残红始吐芳,佳名唤作百花王。

竞夸天下无双艳,独立人间第一香。

唐代诗人皮日休这首流传千年的咏牡丹诗,是牡丹“花中之王”的真实写照。作为我国固有的特产花卉,牡丹有数千年的人工栽培历史,雍容华贵,花姿典雅,美艳绝伦,在中国传统名花中最负盛名。自古以来,牡丹就象征着忠贞精神与坚韧意志,广为流传的“武则天贬牡丹”的故事,与中国士大夫所追求的风骨气节相契合,因而受到历代文人墨客的咏颂和青睐。

“唯有牡丹真国色,花开时节动京城。”洛阳,河洛文化的摇篮;牡丹,摇篮中孕育的国色。古往今来,人们常用“始于隋、兴于唐、甲天下于宋”形容牡丹与洛阳的渊源。这朵花与这座城,在历史上结缘,在岁月中相融,早已合为一体,成为一张城市名片、一个文化符号。一朵花开创一个节会、激活一座古都,香飘万里,享誉天下。

近期,洛阳推出第40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“四月为爱奔赴洛阳”线上推介特别节目。一项项重点活动官宣亮相,一条条旅游线路精彩展现,一位位名人大V倾情代言,全网邀约之下,这座古老而青春的城市,再次站在了聚光灯下。

岁岁年年花相似,年年岁岁节不同。历经风雨、一路成长,“牡丹花会40年”,注定是一个特殊的时间节点。站在这样一个历史坐标回望深思,这朵根植河洛沃土的“花”,何以长盛不衰、越开越艳?背后蕴含着怎样的青春城市密码?

幸福,是它的底蕴

“须是牡丹花盛发,满城方始乐无涯。”自古以来,世人热衷赏牡丹、画牡丹、诵牡丹,不仅在于它“有此倾城好颜色”,更因为它承载着国人对幸福生活的殷殷期盼。而牡丹,也从未辜负人们寄托在她身上的美好向往。

回溯1983年,第一届牡丹文化节。那年春天,有不少场景一直萦绕在老洛阳人的脑海中——短短10天,牡丹花城迎来250万游客,是平常年份的10倍以上;在主要赏花点王城公园,开幕当天就有15万人次涌入,比平日增加六七十倍;一个星期天,游客激增到20多万人次,公园的铁门竟被挤坏了,被踩掉鞋子的大有人在,工作人员光鞋子就捡了一箩筐……

一路走来,因为这朵花、这个节,我们见证了太多“一城之人皆若狂”的时光。明星演唱会,焰火晚会,诗会画展,广场狂欢,非遗展演……秉承“活跃群众文化生活”的初衷,牡丹文化节名副其实地成为人民的节日、百姓的盛会。而从以节促建,以城市面貌提升带来生活品质提升,到以节惠民,面向市民游客的“赏花礼包”不断丰厚,“一朵花幸福一城人”故事接续上演。

不忘初心,方得始终。今年,洛阳鲜明地把“全民狂欢”写进办节理念,策划了“牡丹花车巡游狂欢嘉年华”“2023电糖公园音乐节——糖·town站”“汪峰2023巡回演唱会——洛阳站”等一系列精彩活动,无疑是要让参加牡丹文化节“40岁生日宴”的每一位市民和游客,在洛阳邂逅更多幸福瞬间。

开放,是它的品格

“我家大门常打开,开放怀抱等你。”就像这句歌词唱的那样,走过40届,洛阳牡丹文化节从来不是一座城市“自嗨”,而是站在中国乃至世界的舞台上演绎精彩。

就在最近,通过《洛阳日报》,不少洛阳人分享了“我与花会的故事”。其中,从法国图尔市,到日本冈山市,从韩国扶余郡,到保加利亚普罗夫迪夫市、俄罗斯陶里亚蒂市……曾在原市政府外事办友好接待科工作的70岁市民吴小现,见证了洛阳与多个国际友好城市之间密切往来,国际“朋友圈”一步步拓展。

如果说,“以花为媒,广交朋友”是牡丹花会自带的开放基因,那么“花会搭台,经贸唱戏”则是洛阳努力涵养的开放气质。首届中外经济技术洽谈会成第3届最大亮点;2000年,洛阳将“名片”发往全国,接连在上海、北京、广州举行第18届洛阳牡丹花会新闻发布会暨经贸洽谈会;举办至今,洛阳已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、29个省(区、市)建立了投资合作关系,贸易伙伴遍及215个国家和地区……年复一年,这个节,已然成为洛阳城市发展的平台、展示形象的窗口、走向世界的桥梁。

“要看银山拍天浪,开窗放入大江来。”当下的洛阳,招商引资60天攻坚行动正火热开展,不少招商干部奔赴全国各地,致力为今年的牡丹文化节投资贸易洽谈会交上一份漂亮成绩单。同时,世界古都论坛也将继续在洛阳举办,依托这个“中西方文化交流互鉴的重要平台”,洛阳必将更深度地“嵌”入世界。

富民,是它的追求

“这盆紫红色‘洛阳红’价格是198元,想要的朋友赶紧下单了……”时下,在洛阳老城区邙山街道土桥社区的助农直播间内,不少群众的直播带货正如火如荼地进行。他们的身后,是一盆盆含苞待放的盆装牡丹。种植盆养牡丹,面向全国销售牡丹鲜切花,这只是洛阳牡丹庞大产业链的其中一环。

可入食、入茶、入酒,也可延伸开发出保健品、化妆品、艺术品……一产是培育种植,二产是深度加工,三产是观赏旅游,几十年来,浑身都是宝的牡丹,在洛阳开出的不仅是“幸福之花”“开放之花”,还是“产业之花”“富民之花”。搭乘牡丹文化节这艘“航母”,文化、旅游等多种产业实现“一起飞”,更助力数以万计的洛阳人大步奔向富裕好日子。

正如在有着“中国画牡丹第一村”之称的孟津县平乐镇平乐社区(原平乐村),这里的百姓,农忙时扛锄头,闲暇时拿画笔,以笔为锄,纸上耕作,至今有1600余人画牡丹,每年有40余万幅农民牡丹画远销海内外,带动了当地研学、文创、电商、物流等新业态快速发展,成就“一朵花”致富“一方人”的佳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