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牡丹文化

世界牡丹的活化石 神奇的汉代牡丹总领群芳

历代文物石刻介绍(部分)

  近来柏乡文物保护不断以新的发现而倍受人们的关注。尤其古代石刻文物以历史之久远,制作之精美,数量之多,价值之高成为一大亮点。根据出土石刻的铭文可知,有北魏、东魏、北齐、唐代、明代清代等几个时期。

  这些文物石刻的特点不仅突出时代早,品位极高。而且金、元、明、清四个时代柏乡籍官吏茔陵石刻二十余处遍布在辖区内。这批石刻文物不但是价值连城的古代艺术品,也是一部鲜活的柏乡古代历史教课书,更是整个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重要一页。

1、汉代石人

汉代石人北魏郦道元《水经注》载:鄗南千秋亭五成陌有石坛,坛庙之东枕道有两石翁仲,南北相对焉。

 

2、千秋亭碑

千秋亭碑

  据《后汉书.光武帝本记》载:光武于是命有司设坛场于鄗南千秋亭五成陌,六月已末,即皇帝位,燔燎告天,祀于六宗,望于群神。

  章帝元和三年,为纪念刘秀在鄗南称帝,建光武庙于千秋亭祭位坛。

  现今,清乾隆壬寅年间知县郑镇所勒“汉光武帝千秋亭遗址”之碑尚存。

 

3、柏乡三杰碑

柏乡三杰碑

赵孟頫是我国元代杰出的书画家,在古代艺术史上是一位成就卓著、影响深远的人 物。他师法自然,不拘一格,博采众长。篆、隶、行、楷皆能运笔自如。尤其行、楷,越北宋米、黄、蔡、苏四家,而直入晋唐。他追慕二王,挥毫落墨。而能紧, 潇洒大方。小楷动辄万言,首尾一致,雅若星斗。大楷颜骨柳体,遒劲秀丽,端庄烂漫,一改两宋以来“书礼体”独领风骚的局面。其优美刚健之韵几乎左右一代书 坛。被后人尊为“赵体”。

        柏乡现存的三通赵氏书丹碑刻,均为赵孟頫61—64岁之间的作品。其一,“贾母贞节碑记”,其二,“贞节堂记”碑,其三,“柏乡尹张君德政之碑”。前二品为延佑二年三月的成作。两者均正楷书丹,笔势洒脱,结构稳健,字形端庄,神韵舒达,似出水芙蓉,亭亭玉立。观之使人赏心悦目,足见艺术造诣之深厚。此碑高360厘米,宽100厘米,厚40厘米,龟趺座,蟠螭首,碑额赵氏篆书“贾母贞节碑记”。此碑在“文革”间被损严重,现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        “张君德政”碑,楷中带行、技法独特。运笔圆润、风格朴实,以柔见长。此碑蟠螭首,赵氏篆额“柏乡尹张君德政之碑”,下部残失。碑高240厘米,宽100厘米,厚40厘米。

        柏乡区区小县,怎赢得赵氏手笔三品佳作?观碑文方知,延佑年间,扬州路总管贾庭 瑞,幼年丧父,其母滑氏少年守寡,携子恭俭衣食,育其成名,滑氏死后,庭瑞请赵孟頫书丹、杨载撰文,成“贾母贞节碑记”,树于墓前,“贞节堂记”碑立于家 祠之中。“张君德政之碑”乃元明善撰文,为颂扬柏乡知县张辑的政绩,刊立于古鄗城中。

       贾庭瑞(元):柏乡驻驾铺人。父亲贾谅,曾 以授儒学为业,教书乡里,英年早卒。母亲滑氏守节不嫁,把贾谅的遗著教授庭瑞,庭瑞长大后为丞相顺德王答剌罕做事,人都事。后迁入吏部做官,再入同佥徽院 及尚书省,因庭瑞抵触朝廷近侍而弃官,回到家乡尽孝养母,母死守孝三年。后被朝廷重新起用,官拜扬州路总管,三品衔。

       吕兆熊:(明)字恒伯,号渭阳,更号鸿原,明柏乡人。万历十年(1582)中举,万历十四年(1586) 中进士。初任昆山知县,在昆山任上五年中,洞察民情,细小入微,治县有方,县民敬以为神。上级官员巡视列县,昆山县治优良,名列第一,因是吕兆熊擢升兵科 给事中。当时恰逢宁夏出现叛乱,西部边陲告急,朝廷惊恐。吕兆熊奉命阅边,发布文告,治河备兵,打造弓箭兵器,驻守开原十年。吕兆熊性笃忠贞,才深如海, 历一官则尽一官之力,在任上恪尽职守,理事不紊,堪称能吏,故官职一再擢升,先后任光禄寺少卿、山西巡抚、户部侍郎抚凤阳总督漕运、大司徒总督仓场等职, 后因故罢职。崇祯即位,起用兆熊,下诏兆熊任职南京,未等赴任而卒,赠太子太保,一品衔。

       魏裔介:魏裔介,字石生,号贞庵,又号昆林,柏乡县西路村人,生于官宦世家,学问深醇。清顺治三年(1646)进士,初选庶吉士,后屡迁工科、吏科给事中、兵科都给事中、太常少卿提督、左副都御史、左都御史、太子太保、礼部尚书、保和殿大学士、《清世祖实录》总裁官、太子太傅。魏裔介自顺治三年至康熙十年,在朝24年,先后上疏200余次,为清初国家统一,社会稳定起到重大作用。